搜索
 

城市内涝防范措施、工作目标与技术要点专题

城市内涝防范措施、工作目标与技术要点专题

一、摸排
1.工作目标:摸清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现状,分析评估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,为实施城市内涝治理提供基础依据。

2.技术要点:

(1)设施调查。调查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名称、位置、规模、建设时间等主要信息,主要设施应落实到城市水系图上。(2)设施运营工况调查。按照排水分区调查源头减排设施、雨水管网、雨水收排口、排涝泵站、调蓄设施、行泄通道等设施及信息化平台运行等工况信息,形成统计数据表格。

(3)外部环境条件调查。通过汛期现场调研、标记、测绘、监测等技术手段,排查建成区历史内涝点的基本信息;对城市下垫面的竖向及城市地形地势进行调查,为径流分析提供依据;对内河水系的名称,汇水面积,设计标准,设计纵坡,底标高,设计水位,常水位,最高水位,现状排涝标准等信息进行统计,形成数据表格;对城市下穿通道、车库、地铁等地下空间进行排查,形成调查数据,建立基础台帐。

二、畅排
3.工作目标:结合内涝点治理,实施管渠达标改造,开展管渠、行泄通道的清淤疏浚以及水系连通等工程,使得雨水就近顺畅排放。

4.技术要点:

(1)实施排水管渠建设改造。加大排水管网建设力度,逐步消除管网空白区,补齐城市排涝设施短板;改造内涝点关联的不达标管网和混错接雨污水管网,修复破损和功能失效的排水管网,提高雨水排放能力;改造雨水收水口等设施,确保收水和排水能力相匹配;改造雨水排水口、截流井、阀门等附属设施,确保标高衔接、过流断面满足要求。

(2)开展行泄通道建设改造。开展河道、湖塘、道路边沟等整治,提高行洪排涝能力,匹配城市管网系统排水能力。实施水系连通工程,加强城市外部河湖与内河、排洪沟、桥涵、闸门、排水管网等在水位标高、排水能力等方面的衔接,确保过流顺畅、水位满足防洪排涝安全要求,避免外洪入侵和水位顶托。

(3)推进超标雨水地面行泄通道建设。保护现有行泄通道,结合实际,因地制宜建设超标准通道,有效应对超标降雨超标雨水地面行泄通道应避开重要地下通道、地下空间、设施出入口。

(4)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管养维护。落实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日常巡查、维护、隐患排查制度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;汛前全面开展排水系统隐患排查整治,实施重点排水设施养护、维修,保障重点设施功能正常。增加施工工地周边、低洼易涝区段、易淤积管段的清掏频次。

三、减排
5.工作目标:通过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等措施,建设“自然积存、自然渗透、自然净化”的海绵城市,形成生态、安全、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。

6.技术要点:

(1)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。梳理海绵城市生态格局,划定管理分区,制定系统规划方案,建设源头-过程-末端控制体系,形成灰绿结合的健康水循环系统。

(2)采用绿色屋顶、雨水花园、植草沟、透水铺装、生态树池、雨水调蓄设施、管道调蓄系统、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措施建设海绵型建筑与小区。

(3)采用土地保护与修复、雨水花园、植草沟、透水铺装、生态树池、湿塘、人工湿地、植被缓冲带等措施增强绿地系统渗滞能力。

(4)采用透水铺装、生态树池、植草沟、雨水花园、雨水调蓄设施、植被缓冲带等措施建设海绵型道路与广场。

(5)采用雨水花园、植草沟、透水铺装、湿塘、人工湿地、生态护岸、陆域缓冲带等增强对河湖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。

四、蓄排
7.工作目标:通过对建成区内现状河、湖、沟、塘、湿地等自然调蓄空间的保护、修复、恢复和调蓄设施的建设,拓展雨水调蓄空间。

8.技术要点:

(1)自然调蓄空间的保护。在规划中保留必要的城市低洼地、坑塘、水系、湿地等调蓄空间,定期进行清淤、疏浚。

(2)自然调蓄空间的修复及恢复。因地制宜修复因历史原因封盖、侵占的天然排水沟、河道等;依法拆除违法占用河湖、水库、沟塘、蓄滞空间和排涝通道等的建筑物、构筑物,恢复自然生态调蓄空间。

(3)调蓄设施的建设。在各排水单元内,充分利用自然水体,结合自然洼地、池塘、景观水体、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建设雨水调蓄设施,增加雨水调蓄空间,有条件地区宜建成多功能调蓄设施。

(4)加强与排涝设施的衔接。系统梳理城市调蓄空间与内河、排洪沟、闸坝、管网等排涝设施的联合调度机制,确保汛前能及时有效腾出调蓄空间。

五、强排
9.工作目标:按照城市内涝防治标准,通过低排区域排涝泵站的达标建设,提升低排区强排能力,满足雨水排放要求。

10.技术要点:

(1)建立问题清单。针对低排区内现状下垫面、河湖水系、管网、泵站及相关运营工况的分析梳理,找出泵排设施的短板,建立问题清单,做到“一点一策”。

(2)新建、改扩建泵站。坚持问题导向,在雨水无法自排的区域内按照相关标准新建泵站;对抽排能力不足或相关设施匹配度不足的泵站进行改扩建,提高排水单元的强排能力。

(3)加强泵站管理与信息联动。严格落实泵站的运行、维护、检修、安全等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,规范泵站运行管理,确保汛期排水安全;加强内涝点与排涝泵站的信息化联动,通过科学调度,降低城市内涝风险。

六、控排
11.工作目标:结合城市生命线工程,建设城市排水防涝信息调度平台,提高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。

12.技术要点:

(1)安装前端感知设备。梳理排水分区低洼点、下穿桥、隧道、地下空间等关键节点,合理确定监测的对象、指标(雨量、液位、水位、视频监控、水质等)和布点,安装落实前端感知设备。

(2)搭建、完善信息调度平台。通过第三方信息技术服务机构,搭建、完善信息传输网络和信息调度平台。结合城市生命线,共享应用水利、气象、应急管理等部门数据,发挥平台数据收集、传输、分析和应用功能。

(3)构建智慧决策调度系统。在信息调度平台的基础上,整合内涝标准数据库、排水防涝设施、应急预案、应急物资及抢险人员等信息,构建集内涝智能研判、排水防涝设施自动启停、应急预案同步响应,应急物资及抢险人员快速调动于一体的智慧决策调度系统。

七、 预排
13.工作目标:建立完善城市内涝预警机制,根据城市内涝预警信息,实施城市河湖等水体水位预排预降,增加雨水消纳和滞蓄空间。

14.工作要点:

(1)完善与气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。建立城市排水防涝指挥部与气象部门气象预报的信息共享机制,确保气象预警信息能及时送达排涝应急指挥部,为启动、响应相应的排涝决策提供支撑。

(2)制定预排方案。根据城市现状河湖、水库等水体,确定可调蓄水体;结合城市设施现状,合理分析预排时间、路径和容积,制定预排操作细则;根据气象预报信息和预排操作细则,合理开启涵、闸、泵等设施腾出调蓄容积。

八、联排
15.工作目标:通过城市内部管网、河湖、泵站与周边江、河、湖、库等的联排联调,实现洪涝统筹调度,发挥系统整体功能。
16.工作要点:(1)外洪内涝联动。城市应坚持洪涝并重,在确保城市防洪安全的同时,要规避外洪对城市内涝的不利影响,尤其是外洪高水位顶托、山洪入侵、洪涝设施的启闭等对城市内涝的影响。(2)工程措施联动。源头减排、管网畅排、河湖蓄排、泵站强排等工程措施衔接顺畅、标准匹配,联动发挥作用。(3)相关部门联动。根据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,结合智慧决策系统,相关部门各司其责,科学有序开展调度,形成工作合力。
九、保排
17.工作目标:通过“人”、“财”、“物”、“技”、“制”的建设,保障城市内涝治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。

18.工作要点:

(1)人力保障。落实专业维护队伍或委托专业机构负责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运行维护。建立应急抢险队伍,强化队伍培训和应急抢险演练,提升应急抢险能力。建立专家库,发挥专家团队在内涝风险研判、规划建设、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业作用。明确迁移安置救护工作责任人,做好汛期紧急疏散和转移工作。

(2)资金保障。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的原则,加大城市内涝治理资金投入,用好上级财政资金,统筹使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、城市防洪经费、土地出让金等用于城市内涝治理。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机制,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内涝治理。

(3)物资保障。按照“分级储备、分级管理、统一调配、合理负担”的储备原则,统筹储备城市排水防涝物资,重点易涝地段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现场储备或就近储备。

(4)技术保障。持续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。及时更新城市排水管网建设、易涝积水点等相关信息,满足城市排涝日常管理、运行调度、灾情预判、预警预报、应急抢险等功能需要。

(5)制度保障。按照城市政府是内涝治理工作责任主体的要求,落实主体责任,建立多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,制定完善城市内涝预警、城市内涝治理、内涝治理政府绩效考核、汛期值班值守等工作机制。


参考文献:安徽省城市内涝治理工作指南



关于我们        |        广告服务        |        服务声明        |        免责声明       |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联系我们

地址:郑州市二七区二环路35号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电话:0371-55365180
网址:http://www.zzsfjylxh.com              邮箱:zzfjylxh@163.com
2022-2025 备案序号:豫ICP备2022022021号-1 郑州市风景园林协会 版权所有
   企业公众号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手机网站
友情链接
郑州市人民政府         郑州市采购网         郑州日报         郑州市园林局         河南农业大学       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